流调前线,他们是一束光
早春三月
上海疫情形势愈加严峻
困难时刻
总有些温暖不期而遇
他们平凡的身躯、纯粹的初心和淳朴的爱
成为这春日最温暖最热烈最特别的光
闻令而动,火速集结
“疫情防控任务加重,流调志愿者能否立即到岗?”
“什么时候集合?”
“晚上六点。”
◆ 第一批5名流调志愿者在疾控中心集结
接到疾控中心电话后,青浦法院紧急发布集合通知,两个小时后,第一批5名流调队员闻令而动,火速集结,赶往青浦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疫情防控紧要关头,感谢你们毫不犹豫挺身而出,好好干!”青浦法院政治部领导送志愿者出征,叮嘱大家注意防疫安全。
战疫同行,志愿同心。来不及休息,流调志愿者突击队队员们一头扎进复杂繁琐的流调信息中。
沟通是法院干警的强项
“您被确定为确诊患者的密接者,现在对您做流调,请予以配合。”“请问是否接种过新冠疫苗?”经过前期专题培训,志愿队员对于工作流程已经熟记于心,到岗后立即着手对新冠检测异常人员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拨打流调电话、确定活动轨迹、整理录入数据、撰写流调报告……他们和疫情赛跑,以最快的速度阻断传播,争分夺秒。
流调一队队长董晟介绍,要将流调对象的轨迹图转化成规范的防控走势图,否则很难作为研判疫情发展趋势的依据。其中,“细”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排查密接、次密接、高筛人群,需要打电话询问具体信息,包括去过哪些地方、遇到哪些人、当时有没有带好口罩等等,这些信息很琐碎,流调要求极其精准,每个信息都需要流调志愿者一对一打电话跟踪确认,不能有丝毫偏差。
如何帮助流调对象准确恢复记忆是流调队员们遇到的第一个难题。董晟在交流中总结出了自己的经验:慢慢沟通,取得信任是关键。
针对不同人不同情况,沟通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方式方法。有一位老年人,接到疾控中心去电时有些恐慌,无法表述清楚活动轨迹,对此,董晟采取了“场景复原法”,比如楼下有哪些设施,扔垃圾的时候碰到了谁,帮助老人一起回忆,慢慢引导老人,找到了很多关键线索。“在法院工作,经常和当事人沟通,我自己平时也喜欢看一些心理学的书籍,沟通可是我的强项!”
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
直到天亮,流调一队才完成阶段任务,将几百个人员信息录入系统,只有将与确诊病例有过接触的人员纳入管控,后续工作才能顺利推进。
通宵工作的志愿者刚结束任务,3月28日早晨,第二批5名流调队员应征出发。
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令陈林昊印象很深的是,交接班的时候看到一队队员虽然疲惫,依然低头仔细地梳理信息,工作不留“尾巴”。“我们二队也是这样,都想着把自己工作做细做实做干净,最大限度减少下一组工作量。”
有一例确诊病例的活动范围比较大,接触的人员也比较多,“大家迅速分工合作,中途都没有休息过,有人电话跟踪确认,有人核查信息,一直工作到凌晨,终于把这个人的轨迹图理清楚了。”陈林昊说做完工作的瞬间特别有成就感。
抗疫前线,相信光的力量
谈及参加流调志愿服务的初心,年纪最小的志愿者金和众想法很纯粹,“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对于上海这座城市的感情以及志愿服务的热爱促使他在完成区级战疫支援队任务后,第一时间报名参加流调志愿者突击队,“变身奥特曼,发光发热,消灭疫情怪兽。”。
“经历了志愿服务,觉得自己真正成长了吧,这次战疫是我人生中的一段重要历练,我们95后不再是孩子啦!永远要相信光的力量哦!”
金和众总是很乐观,在他身上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拼劲,更有年轻生命蓬勃的朝气。
一名志愿者是点点星火,一批又一批志愿者便是燎原之势的抗疫力量。服从召之即来的命令,践行来之能战的承诺,履行战之必胜的责任,志愿者用责任和坚守筑起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
他们说,付出的含义在一句“你们辛苦了”的感谢中,在“没事,有他们在”的信任里;我们说,你们无声而炙热的力量,是这个春天最暖心的风景。
微光成炬,抗疫同行
感谢你们
逆风而行的流调志愿者
我们坚信
疫情总会去,春天终会来!
撰稿 | 朱晶晶
☝ 123次奔赴,未完待续......
点击关键词
直达历史精选
2022年工作 / 社保未缴满购房 / 骚扰电话 / 两张“原件” / 借条写错名字 / 转账多输一个0 / 开工日 / 春节收红包 / 流量密码
期待沪上平安↓ ↓ ↓